根据“双减”政策及相关文件要求,当前教育培训机构营业执照的审批要求及政策影响如下:
一、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要求
暂停新增审批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包括线上线下),现有机构需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经营限制禁止资本化运作: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上市公司不得投资或收购学科类机构。
培训时间限制: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合规材料需取得教育部门颁发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及民政/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或《营业执照》。
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审批要求
分类审批主体文化艺术类由文旅部门审批,体育类由体育部门审批,科技类由科技部门审批,职业技能类由人社部门审批。
证照要求需先取得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再凭许可办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
合规运营收费限制: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非学科类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师资公示:教师需具备相应资格,资质信息需在场所及网站公示。
三、通用审批材料
基础材料办学许可证、法人身份证明、场所产权或租赁证明、消防安全检查合格证明。
公司章程、董事会决议、验资报告(涉及注册资本变更时)。
合同与收费规范必须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并通过“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进行缴费,确保资金受监管。
四、政策影响与合规风险
违规处罚超范围经营(如非学科机构从事学科培训)、无证办学、虚假宣传等行为将面临责令停业、罚款或吊销证照等处罚。
转型建议学科类机构可转向素质教育、职业教育或与学校合作公益性项目;非学科类机构需确保资质齐全,避免隐形变异学科培训。
五、注意事项
选择合规机构:家长应查验机构证照、收费公示及教师资质,优先选择纳入全国监管平台的机构。
资金安全:通过官方平台缴费,避免预付费风险。
更多详细政策可参考各地教育部门或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平台(链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