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公司注册后,选择供应商时避免税务风险需要综合考虑资质合规、业务真实性、发票管理和税务政策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具体建议:
1. 供应商资质审查
营业执照与经营范围
确保供应商具备合法经营资质,营业执照在有效期内,且其经营范围与实际业务匹配。可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查。
一般纳税人资格
若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优先选择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供应商(小规模纳税人可代开3%专票,但抵扣率较低)。
黑名单排查
避免与税务非正常户、失信企业合作,这些企业可能无法提供合规发票或存在虚开风险。
2. 业务真实性验证
合同与交易流程规范
签订书面合同,明确商品/服务内容、价格、付款方式、发票类型(如增值税专票/普票)及开票时间。避免现金交易,保留银行转账记录。
物流与资金流匹配
涉及货物交易时,确保物流单据(如货运单、入库单)与合同、发票信息一致;服务类交易需有验收证明。
合理定价
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水平(过高或过低)可能引发税务关注,需留存比价依据(如行业报价、历史交易记录)。
3. 发票管理要点
发票内容合规
发票品名、数量、金额须与实际业务一致,避免笼统描述(如“办公用品”需附明细清单)。
及时查验真伪
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全国增值税发票查验平台核对发票信息,避免收到虚开、伪造或已作废的发票。
三流合一
确保合同、发票、资金流主体一致(若存在代付,需有三方协议说明)。
4. 特殊供应商风险防范
农产品或免税行业
农产品收购发票、免税发票等需符合政策要求(如收购发票需农户身份证、销售清单等)。
跨境交易
进口服务或货物需代扣代缴增值税/所得税,并取得完税凭证;出口业务需合规报关单和外汇收汇凭证。
5. 税务政策利用
税收优惠政策
选择可提供税收优惠凭证的供应商(如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降低自身税负。
供应链布局
在税收洼地或自贸区注册的供应商可能提供成本优势,但需警惕虚开风险,确保业务真实。
6. 持续监控与档案管理
定期评估供应商
每年复核供应商资质、信用状况及开票记录,淘汰高风险合作方。
完整保存凭证
合同、发票、付款记录、物流单据等需保存至少5年(税务稽查追溯期)。
高风险场景警示
“富余票”供应商
若供应商提出“多开票点数优惠”,可能涉嫌虚开,坚决避免。
中间商转票
通过贸易公司层层开票易引发税务稽查,尽量与源头供应商直接合作。
通过以上措施,可大幅降低因供应商不合规导致的税务风险,如进项税转出、补税罚款甚至刑事责任。若业务复杂(如跨境、大额交易),建议咨询专业税务顾问。